谁没经历过这样的窘迫?夏天撑着遮阳伞出门,午后却突降暴雨,一阵大风就把伞骨吹折…… 其实,解决这些烦恼只需要一把靠谱的晴雨伞,它能像 “移动小城堡” 一样,帮你抵御日晒雨淋,“一伞两用,四季适配”,让每一次出行都更从容。
晴雨伞的“一伞两用”
雨伞的核心作用是 “挡雨”,伞面材质通常注重防水性,但防晒能力弱,晴天使用无法阻隔紫外线,甚至可能因材质透光导致闷热。遮阳伞的核心作用是 “防晒”,伞面会添加防晒涂层(如银胶、黑胶等),能阻隔 90% 以上的紫外线,但部分遮阳伞的防水性较差,遇到雨天可能渗水。“晴雨伞”顾名思义,它同时具备应对晴天和雨天两种场景的功能,名称直接体现了其 “一伞两用” 的核心特性。
晴雨伞的国标
GB 31892-2015《伞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适用于由不同材料的伞面和伞架制作的手持式伞和固定式伞伞类产品,不适用于儿童伞。
GB/T 23147-2018《晴雨伞》:适用于织物伞面、塑料伞面及不同材料伞架制作的晴雨伞。
晴雨伞的核心指标
1. 化学要求:有害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伞面甲醛含量、伞面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管控在使用中会与人体皮肤频繁接触的部位(如手部握柄、伞面)中可能含有的化学物质,防止其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 抗风强度:通过测试仪器,模拟风速在10m/s时,伞骨、伞杆不应出现伤害人体的缺陷。晴雨伞在风天(尤其是突发阵风、强风)使用时,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是 “伞骨弯折 / 断裂”“伞面外翻 / 撕裂”,这些故障不仅会让伞失去挡雨 / 遮阳功能,更可能由于断裂产生的尖锐断口划伤人体的手部、面部或邻近行人。
3. 防雨性能:通过标准化的喷淋模拟,降水量达到(4.4±0.2)mm/min,伞杆不应淌水,伞面内不应有滴水或明显的水珠现象。若伞面面料防雨性差,雨水会直接渗透伞面,导致使用者头部、肩部、背部被淋湿,失去挡雨作用;若伞面接缝处(如伞面拼接缝、伞面与伞骨连接缝)密封不严,雨水会从缝隙滴落,同样导致“伞下淋雨”的尴尬场景。
4. 无故障连续开关次数: “开关功能” 是其最基础、最高频的操作,是衡量晴雨伞机械耐用性与使用可靠性的核心指标之一。 若开关寿命不足,可能在暴雨突降时出现 “按动开关但伞无法撑开”,或在进入室内需收伞时 “开关卡死、伞骨无法收回”,合格的开关组件可延长雨伞整体使用寿命,避免消费者因开关问题频繁更换雨伞,降低长期使用成本。
5. 伞面防紫外线:是针对晴雨伞遮阳功能的关键技术验证,安全性能指标明确规定了防紫外线测试的方法、合格指标(UPF>40 且T( UVA)AV <5%),让 “防紫外线晴雨伞” 有了清晰的技术定义,不符合该要求的产品,不得宣称 “防紫外线” 性能。
晴雨伞的国标检测,本质是消费者对产品安全耐用的核心诉求。伞面的防护效果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实用价值。为此类产品建立 “安全底线”,确保消费者在使用时能真正抵御雨天和烈日。